当前位置 首页 剧情片 青年鲁班

青年鲁班6.7

类型:剧情片  中国大陆   1964

主演:张璋 王斑 李长乐 毕鉴昌

导演:史大千

剧情简介

  《青年鲁班》是1964年的一部剧情片。由史大千执导,张璋、王斑、李长乐等联袂主演。青年鲁班,又名Raybang、Qing Nian Lu Ban。建筑工人李三辈(毕鉴昌 饰)文化水平低,他常为此苦恼,大学生秦淑贞(李长乐 饰)是夜校老师,开始时她瞧不起三辈这样的笨学生,认为他们只配干粗活。但当她了解三辈的出身后,改变了原有的看法。几年后,三辈通过刻苦学习,已成长为能看建筑图纸的“土专家”。一次施工中为了图速度,忽视了向老工人师傅学习经验,操作失败,三辈摔成重伤。事后三辈主动承认错误,高师傅(王斑 饰)、秦淑贞也作了自我批评。1960年,三辈调往另一大型建筑工地,他边学习边钻研,向工地领导提出自己的革新建议,得到专家认可,但也有人反对,最后,在陈书记(张荧 饰)的支持下,他收获了成功,也收获了秦淑贞的爱情......豆瓣

综合评分:
  DVD电影网评分6.7,算是一部中等的电影作品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。

影迷点评:
  彼得潘耶夫斯基 说:三辈与高师傅的冲突,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经验/实用主义科学与西方数理科学的冲突,但同时,影片的基调是以“群众路线”的cliche赞美了革新派与“传统”的和解。这个建国初工程师的故事,让人想到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主人公一样的钻研、刻苦、不服输的精神,在这方面,可以说路遥的作品是完整地继承了社会主义工人传统的文学。相比而言,当代文学史对北岛、多多等朦胧诗的推崇,先天地假定在50-70年代存在一种“地下的”、反政治的文学,反而遮蔽了那个年代文学正统中的某些实验。这种赞美手工劳动性质的民间/传统技艺的倾向,跟毛对社会主义的个人设想、跟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分工理论,都是有关系的,在阿尔都塞的解读里,“劳动的社会分工统治着劳动的“纯技术的”伪分工。”因此50-70年代的中国电影,会强调打破“社会分工”
  宇宙风 说:电影的故事近似但并非真正的故事:一个苦出身做木工的青年突击队长,在人民大会堂的工地上用数学和力学搞技术革新,后来成了劳模,进了建筑工程局。兜兜转转,工程局变成政治局,不知他这一路走来有何感慨。他平时喜欢谈一点哲学,也喜欢了解一些音乐戏剧,据说水平尚可。高一时学校图书馆在大厅里放了一些书,看过一册他的用典摘编,至今还记得“要想红旗不落地,卫星就得早上天”等语。爱人也并非技术员,是天津市场里卖菜的职工,说是后来生活很好,但也想念做普通人的日子。
  努力减肥的 说:非常好的一部电影,催人奋进,给人力量,有种恨晚之感。李三辈的精神确实值得学习,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、下功夫,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。此外,在挫折面前不能轻易退缩,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,要经得起别人的冷嘲热讽,只有真正干出成绩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。电影主角的原型虽然没上过几年学,却能通过自学将《毛泽东选集》背下来,并能熟读《昭明文选》,这样的人不管干哪一行都不会太差,想不成才都难。

精彩剧照:

青年鲁班 剧照1青年鲁班 剧照2青年鲁班 剧照3青年鲁班 剧照4青年鲁班 剧照5青年鲁班 剧照6青年鲁班 剧照7青年鲁班 剧照8青年鲁班 剧照9青年鲁班 剧照10

发表评论

单击刷新      
共“0”条评论

影迷点评

猜你喜欢

  • 5.7

    A面B面

  • 7.0

    磁石男

  • Phony

  • 5.8

    谁杀了雅拉

  • 4.3

    野心债务

  • Heels

  • 6.3

    十加十

  • 10.0

    金手指

  • 克里斯蒂安四世

  • 6.6

    青空呐喊

  • 罗莎

  • 7.5

    长调

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

Copyright © 2024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